最后讲室温超导,即在室温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同时室温超导是相对于低温超导、高温超导而言的,这里的低温和高温都是大大低于0摄氏度的,是一个相对概念。
那么,这次雷声大的“室温超导”到底是科技大发现还是炒作,会是下一个ChatGPT吗?
3月9日,当天超导概念股开盘大涨,永鼎股份、百利电气一字涨停,宝胜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均大幅高开,不过随后开始震荡走低,截至当天收盘整个超导概念板块里的个股几乎全部上涨。
不过,这个事件早在2020年10月14日,《Nature》就重点报道了Ranga Dias教授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 “室温超导”,这篇论文引发了全球轰动。
当下A股热点颇多,ChatGPT热度未消,昨天半夜又有新概念横空出世——号称颠覆物理学的“室温超导”。
在10Kbar压强下,”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及其团队找到了实现室温超导的材料,还需要几年的艰苦工作。已多次实验,他同时还指出,超导转变的最高温度只需294K,以前可能需要几万、几十万到上百万倍大气压。他认为这将是一项重塑21世纪的革命性技术。已经大幅减少,接下来文章有信心过审。也就是室温21度左右,迪亚斯博士表示对研究团队此次的全新发现充满信心,同时,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倍,“要将我们对室温超导新材料的发现应用到任何规模的现实世界中,虽然这个气压依然很高,但是近期媒体采访时,
消息面上,据Sciencenews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及其团队日前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可以在室温(room temperature)条件下实现超导的全新材料。
然而,在2022年9月26日,《Nature》不顾该论文的全部九位作者极力反对,决定撤稿。当天的新闻栏目报道称该研究存在严重问题,这也成为2022年最轰动的学术争议事件之一。
再来讲超导,超导是相对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而言的,是指在某一种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1911年人类首次发现超导现象时,温度是4.2K(约-269℃),目前超导材料中已证实的最高临界温度是250K(约-23℃)。也就是说,只要冷却到极低温度,很多材料可以变成超导,能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流。因此,超导最主要的门槛就是温度。
过去温度太低,超导材料的应用难度很大,温度越接近室温,相关应用受到的限制就越少,因此,室温超导是科学家的重要目标。
既然都在追求室温超导,那么会有什么好处?我们日常的导体,包括半导体它都会有损耗,损耗的就会有成本,所谓超导就是没损耗导电。如果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那么对于整个能源使用的效率,整个社会的成本都可以大幅度、剧烈地降低。如粒子对撞机、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机等,都将获得新突破,还能降低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力传输损耗的问题……总之是物理层面巨大的突破。
想要了解室温超导是什么?首先得来讲讲导体,导体就是传输电流的物质,例如金属是最常见的导体。
这条消息发布后,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也波及到了A股市场。毕竟对于任何科学和技术的突破,除了一线研究人员外,股民们可能是最关注的人群了。
虽说迪亚斯博士及团队的研究成果备受科学界争议,但是跟以往实现常温超导的气压相比,已经达到了人类生活的常温水平!
作为国内主要从事超导带材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