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海纳百川传承文化之光照亮振兴之路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存在诸多契合融通之处,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从大禹治水到西门豹揭穿河伯娶亲,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特质。

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育着实事求是、革故鼎新、惠民利民的精神,我们在迷茫中上下求索、在顺境中淡定从容,蕴藏着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进步历史观,蕴含着家国天下、大同世界的追求,我们应当坚持守正创新,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子不语怪力乱神。与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共同富裕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脉相承。从两小儿辩日到张衡制作地动仪、浑天仪,在优秀文化基因的熏陶下,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在保护中开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从仓颉造字到唐诗宋词,从传统戏剧到节日民俗,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给中华儿女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构思精巧的古民居、革命年代的老物件、代代相传的老手艺,既是一种历史印记,又是一种精神象征,如果任其落满灰尘、日渐衰败,甚至在产业升级、危房改造中“一清了之”“一拆了之”,只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历史文物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在传统教育、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积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使其既承载文化底蕴,又凸显本地特色,既展现历史的厚重,又具备时代的鲜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精心保护与启智育人的统一。(朱余昌)

在交流中发展,让文化影响力“强”起来。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中华民族之所以自古以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力,不是靠穷兵黩武,而是靠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掠夺一分资源,而是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从张骞出塞到玄奘西行,从“亲仁善邻”到“一带一路”倡议,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度。北京冬奥会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既给国人带来崭新体验,也让各国友人惊叹不已,诠释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池活水,我们既要坚持根脉本色,又要懂得兼收并蓄,既展现中华文明的优秀历史和人文底蕴,又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中,弘扬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文化海纳百川传承文化之光照亮振兴之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