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村糖瓜【新春走基层】胶州罗家村“糖瓜”甜了200年技艺传承有了接班人

尽管手工制作糖瓜费时费力,但可喜的是,一些年轻人对这项技艺感兴趣。郭成师说,他已经选好了接班人。“现在,我正在培养我的侄子,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了,我也感到高兴。”郭成师说。

这门手艺,郭成师已经坚守了近四十年。“从16岁就开始干,那时候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我就去做学徒工,按辈分排下来,我这算是第四代传人了。”今年57岁的郭成师边做边说着。

进了腊月门,郭成师和妻子就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们每天凌晨3点起床开工,起床后开始生火熬制糖浆,等到清晨7时帮工上班,正好赶上制作糖瓜。“平时家里一共有五个人在干活,一天大概制作糖瓜200斤左右。”郭成师说。

拉糖用的木钩搭已磨得光滑发亮,葫芦做的水瓢也已生了厚厚的水垢,发酵的缸和熬糖的铁锅,都见证了历史的痕迹,这一历史悠久的手工制作糖瓜工艺,既是一笔财富,更是人们对年味儿的一种记忆。

制作糖瓜的工序大大小小有14道之多。”郭成师总结了一下,制作工序却繁琐。他的糖瓜订单不断,算起来得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是大米和小麦,他们上一辈就做糖瓜,“据说,”由于用料简单,这门手艺是老一辈在高密夏庄扛活时学来的,差不多能够带来四五万元的收益。郭成师从来不愁糖瓜销路。没人考究过,需经过浸泡、生芽、蒸制、发酵、搅拌、炒糖、拉制、切块和冷却等工序。制作工艺传统,

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张两三米长的案板上,就堆满了圆滚滚的糖瓜儿。“制作糖瓜对温度要求很高,熬糖的时候要把握好火候,拉糖的时候要注意要温度,而且屋内温度不能太低,屋外晾晒温度不能太高。”郭成师说。

我们批发价的6元钱,“制作糖瓜需要的食材非常简单,每年,“一斤糖瓜,其中以胶东半岛为主。”郭成师说,远销全国各地,而对于罗家村制作糖瓜的历史,糖瓜口感好,但制作工艺则比较复杂,村里也没有明确的记载。糖瓜好吃,“那时候听我爷爷讲过,就一直延传至今。”郭成师笑着说。一个冬天下来。

罗家村是胶州市远近闻名的“糖瓜村”,村里制作糖瓜的历史不仅有上百年,糖瓜制作工艺更是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卖糖瓜,又粘又甜糖瓜儿!”进了腊月门,在胶州的大街小巷,糖瓜儿的叫卖声搅动着人们的味蕾。

大众网记者在郭成师家看到,一侧的厢房内,屋内蒸汽萦绕,两口熬制糖浆的大锅正在冒着蒸汽。郭成师和妻子两人正在熟练地拉制和切制糖瓜,只见郭成师将一个环状的工具套在脖子上,用工具上坚韧的麻绳,勒出一个个圆滚滚的糖瓜。

罗家村糖瓜【新春走基层】胶州罗家村“糖瓜”甜了200年技艺传承有了接班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