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从汉代一直发展到明代,千百年来光华未褪,一直都是中国“时尚”界中的翘楚,同时也是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日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组织了一场“沉浸式”暑期非遗体验活动,学生们齐聚苏州盛风苏扇艺术馆,实地感受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亲自体验团扇制作过程。
暑假里如何继续巩固“双减”成果,博物馆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不少苏州学子选择通过研学或实践活动的方式探索更大的世界。养成品格。
日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南校区的小伙伴也踏上了非遗文化研学之路。在张家港市文化馆,孩子们畅游学海,感悟文化真谛。
暑期非遗体验中,学生们不仅能近距离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还能动手参与制作沉浸式的体验,使学生对非遗有了新的认识。
共同开发以《小小少年策展记》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让学生的暑期生活更有创意、更多元、更有趣?一起来看“双减”下苏州学子的花样假期。孩子们在参观、学习、交流、体验中,今年学校与博物馆再次深度合作,感受大千世界的好时机,“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已经到来,引领学生在不同主题的探究式学习中,收获知识,常熟市义庄小学与常熟博物馆深化“馆校合作”,暑假是走出校门,塑造精神。寻找城市文化发展的轨迹,了解博物馆的历史遗产,“双减”之下,
日前,虞风琴韵常熟博物馆、常熟市义庄小学“馆校合作”学生学习
而在河阳山歌馆内,朗朗歌声余音绕梁,这些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民间歌谣,就是历史文化留下的最好的痕迹与证明。在恬庄古街厚厚的青石路上,学生们触摸着历史的沧桑年代,重温历史的辉煌。孩子们还体验了一回磨豆腐、做豆腐,灵巧的小手在磨盘上转动,虽然脸上沾满了汗水,但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展示馆内的制扇车间,制扇工人的工作场景公开对外开放,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团扇制作的每个流程。“制扇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一般我们会选择生长6年以上的毛竹,这样的竹子柔韧性会比较好”。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扇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的制扇工作间,非遗传承人绘声绘色地向小朋友们介绍这项古老的工艺。同学们认真听着讲解,感受着非遗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不由得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