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文化自信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并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文化科技融合十大焦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从多角度研判我国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热点新动向新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编制了《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简称《报告》),已成为“双循环”背景下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效能的重要引擎。并于“2022年第五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发布。即要素流通、技术路线、算力分配、创作主体、生产工具、关键装备、资源活化、重点产业、理念跨界、融合愿景,《报告》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从路径变迁、场景拓展、政策演进、动能转换、需求迁移等五方面回顾过去十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中国式演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十年来,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路径经历了从“线性融合”向“立体融合”的主线切换。一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和科技呈现“科技进文化易、文化进科技难”的融合表征,在路径上表现为科技单向赋能文化,即科技改造、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与结构,这种线性融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身对文化科技诉求的提升,近几年来,文化和科技开始双向、多向的立体化融合,迎来了立体化融合的契机。
——科技改造、重构传统业态释放文化生产力。在科技助力下,传统文化业态的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提升。一方面,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随着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4945亿元,占GDP比重从3.36%增长到4.43%,其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营收增速超过传统文化业态营收平均约11%,为推动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提供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科技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文化新业态营收从2018年的2.1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6万亿元,其占文化企业营收的比重从2018年的21.5%上升至2021年的33.3%,科技推动文化产业从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对滞后部门转变成为先进部门。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编制了《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并于“2022年第五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发布。《报告》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从路径变迁、场景拓展、政策演进、动能转换、需求迁移等五方面回顾过去十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中国式演进,并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文化科技融合十大焦点,即要素流通、技术路线、算力分配、创作主体、生产工具、关键装备、资源活化、重点产业、理念跨界、融合愿景,从多角度研判我国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热点新动向新趋势。
——科技孵化新兴业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在科技助力下,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局面。在网络游戏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游戏市场,占全球主要国家游戏市场份额的28.95%;在网络文学方面,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已突破30亿元人民币,增速达171.68%,海外用户达到1.45亿人,增速达74.70%,市场潜力巨大;在网络视听方面,TikTok下载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科技产业从工具属性向文化属性拓展。十年来,我国科技产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转